其他

泸县,请以"人民的名义"还人民一个真相!

2017-04-06 编辑部 法务之家
新朋友点击↑↑蓝字关注我们

投稿:1950354508@qq.com;法律咨询QQ群:418338696;律师咨询:010-56455910;商务合作微信号:13910271035

泸县事件,最新进展关注4月6日下午,四川泸县一初中生意外死亡事件发生后的第六天,泸州市有关部门召开新闻通气会,向媒体通报了该起事件的有关情况。中共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,泸州市公安局、泸县政府等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,并通报有关情况。

泸州市副市长兼公安局局长何绍朋在会上透露,会前,负责尸检的一个工作组负责人告诉他,尸检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当中,死者胸腔、腹腔已经打开,脾脏、肝脏都有破裂伤,尸检工作人员对死者胃内容进行了提取,用于检验。死者家属也请了第三方专家和律师在现场见证。

此前,死者家属曾在是否尸检的问题上犹豫不决。

何绍朋说,我以副市长兼公安局长的身份保证,绝对依法、公正调查。相关调查是在我的组织、指挥、监督下进行的,不会隐瞒任何真实情况,绝对没有任何私人情形在里面。

何绍朋说,我老家离这里300多公里,来泸州当公安局局长才4个月多,在这里无亲无故,也没有任何人为这个事情跟我打任何招呼。

何绍朋还介绍了事发后公安机关采取的相关措施。他说,事发后,围观看热闹的群众很多,加上街道非常狭窄,几度被人群封死,为了维护秩序,警方采取了几种措施:交通管制,在远端进行分流,让车辆绕道行驶;为了防止打砸抢烧事件的发生,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可能从中制造混乱,特别进行了风控,这是为了保护群众、保护国家财产安全;现场对个别制造打砸的人员,进行了强制性的带离,大部分人经过教育承认错误后释放,有3名事后被拘留。

针对网上的传言,何绍朋表示,在处置过程中,公安机关绝对没有抓死者家人。

▌新华社

“他刚刚步入人生的花季,本应该如骄阳初升,如乳燕出谷。然而在4月1日,他却变作一具冰冷的尸体,浑身青紫。这样的图片视频,伴随着他母亲凄厉的嚎哭,瞬间传遍了网络。四川泸县校园死亡事件,打破了泸县这个四川边远小县的寂静,一下子把它推到了全国舆论的风口浪尖。”新华社记者的一篇文章打破了微信朋友圈的怪异安宁,人们似乎找到了一个情绪发泄的口子,于是此文被刷屏。

新华社记者抵达泸县调查,发现这起原本可以正常进入司法渠道的个案,逐渐演变为当前的群体聚集、警力封路、舆情汹涌。谣言四起,而当地却没拿出澄清谣言的事实。

这让记者深深忧虑,为此记者提出了3个问题:

一问:孩子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?

二问:究竟有没有霸凌现象?

三问:当地到底在紧张什么?

4月4日,记者好不容易突破制约跑了20多公里村道前去采访死者的爷爷奶奶和同学时,被跟随的“尾巴”招来一批镇村干部,实施各种暗示威胁干扰,迫使采访对象不敢说真话。而记者被当地的种种电话骚扰则更是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。

警力的高度防范,让当地群众觉得很不理解:“造谣传谣的你们不是抓了很多吗?现在究竟是什么情况?你们在害怕什么?”

▌人民日报

同样,《人民日报》也刊出评论员文章,直指“权威声音如何才能掷地有声”?

对事实的调查有一个过程,还原真相需要遵守程序、严谨细致。但与此同时,也有一些问题值得人们思考:为什么这一原本可能并不复杂的突发事件,会逐渐发酵升温、引发舆情,最终演变成公共事件?对于当地政府部门发布的权威信息,为什么不少人并不信服,反而各种传言乱飞?

这几年,地方政府回应公共事件的能力大有提升,无论是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还是搭建“两微一端”,信息公开的力度日益增大,贴近群众的努力显而易见。但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,新平台背后的旧思维恐怕并未完全转变。面对突发问题,管制大于引导、被动多于主动、对立多于对话、回避多于回应的情况还所在多有。一封堵,将良性沟通的渠道先堵上了,再张口,信的人就少了,以致最终出现四个盖子盖五个水壶的手忙脚乱,演变成“千斤撬四两”的大动干戈。

透过一系列类似的事件我们当前可以得出的认识是:在化解舆情危机中,管理部门既不能陷入清者自清式的沉默是金,更不能滑向先消极怠惰、后大动干戈的被动境地。掌握好时、度、效的统一,公断才能服众,权威声音才能掷地有声。

▌凤凰评论家

微信公号“凤凰评论家”江鹏撰文指出:

没有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,更没有在信息时代对于公共舆情的应对能力,这是让许多公共危机事件甚至群体性事件失控的一大要因。在此次事件中,基层官员再次暴露了这样的问题。

由于极少有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发生,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,造成了当地政府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经验不足,甚至举措失当。在公众激动的情绪面前,当地官员采取的依然是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,一面派出大量警力封锁道路,一面则对当事人威逼利诱,以图息事宁人。而在汹涌的舆情面前,当地政府除了在网上发出抓捕造谣者的公告外,更无任何有力的证据来抵制谣言、信服公众。于是,警民对峙,网络封堵,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情绪变得愈加紧张。

因此,所谓有县、镇领导的孩子参与了对死亡学生的殴打,这类传言很容易就能得到辨别。只是政府公开的信息实在太少,谣言竟将整个事件包围裹挟,扑朔迷离。一场原本可以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的案件,被当地政府以这样弄巧成拙的处理方式,发酵成了一场轰动全国的公共危机事件。

答案或许可以从时下正在热播的一部反腐大剧《人民的名义》中找到。在剧中,也出现了一场因拆迁而引发的公共危机事件。省委书记在总结该事件时,认为这场事件给全省丢了人,造成了恶劣的影响,很多官员的升迁也因此受到了影响。地方官员怕事情闹大,怕升迁受影响,但在处置方式上走错了路,又用力过猛,才有了面对媒体时的拙劣表现。不仅言语上含糊其辞,更有骚扰阻挠记者采访,甚至对记者实施各种暗示威胁干扰等。

缺乏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,更缺乏在信息时代对于公共舆情的应对能力,这是让许多公共危机事件甚至群体性事件失控的一大要因。在此次事件中,基层官员再次暴露了这样的问题: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,害怕担责,害怕问责,总想以息事宁人的方式解决问题;而在问题得不到解决时,又出动强力部门进行弹压,导致了事态的恶化,并最终错过了信息公开的有利时间。

▌律师评论

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刑辩律师丁海洋撰文指出:

如果涉及刑事案件,即便有地方领导子女参与,在互联网时代,想采用传统的“捂盖子”方式是压不住的;如果不是罪案,公开透明就应该能够顺利的解决,何以弄的沸沸扬扬?

无论如何,不管事件的真相是什么,闹得满城风雨的程度,绝对官方处理的有问题。有些事情本来很简单,结果人为的搞复杂了。事情一旦复杂起来,即便你说的是真话,也没人信了,于是谣言满天飞。

一个人犯了罪,永远会被警方记录在案;一个人有前科劣迹,他的证言就会被打折扣;同样,官方采取一系列愚蠢行动之后,你发再多的“通稿”,也没人信了。

这个事件再次提醒地方政府,公开、公正、公平,才是赢得公信力王道。

泸县,请以“人民的名义”还人民一个真相!


2017最值得关注的法律公号

↓↓↓等待您的品鉴↓↓↓

法务之家

ID:law114-com-cn


▲长按二维码“识别”关注

法务之家,中文法律门户网站。

一个独立思考的自媒体,

一个独特视角审视中国法治的平台。

喜欢这些↓↓文章,点击阅读:

▶▶中国12大贪官淫官临死前的雷人举动,惊世骇俗!

▶▶泸县,风声鹤唳!

▶▶“辱母杀人案”:请给公民战胜邪恶的法律正义

▶▶错案追责,步步惊心!

▶▶泸县,最新情况通报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